黑龙江是新中国最早布局重型装备工业的地区之一,产业发展底蕴雄厚。系列报道《为了共和国的荣耀》,今天来看被誉为“共和国工业长子”的黑龙江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持之以恒打造国之重器,挺起共和国装备工业“脊梁”。
新中国工业创造了大批中国第一、世界之最。而在众多大国重器里面,第一架直升机、第一架轰炸机、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、第一台弧焊机器人、国际首个星箭一体化飞行器,还有神舟航天器、嫦娥探月工程、C919大飞机、国产首艘航母等等,都有龙江制造的鲜明印记。
时光回到1949年,当时的新中国,百废待兴。如何把一穷二白的农业国,建设成为门类齐全的工业国,成为重中之重。
黑龙江有幸成为国家最早进行工业布局的地区之一,新中国工业最强的脉搏曾经在这里跳动。这里先后诞生了中国一重、北满特钢以及两大机床、三大动力、十大军工等众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。而在如火如荼的生产建设大潮中,一个英雄班组——马恒昌小组闻名全国。
马恒昌所在的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,负责生产我国重型机床和锻压设备。马恒昌说,“要做工厂的主人,就要拿出当主人的样子”。他带领的英雄群体——“马恒昌小组”,不断刷新生产纪录,多次立功受奖;带动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,开创了中国产业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先河。
通用技术齐二机床党群人力部专员陶霖:“马恒昌小组通过《工人日报》,向全国工人兄弟发出了‘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’的倡议,受到了当时一万八千多个班组三百多万职工的热烈响应。从而拉开了全国大规模劳动竞赛的序幕,许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成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。”
马恒昌的孙子马兵:“路是自己走出来的,干什么事都应该有个样子。爷爷生前经常跟我父亲说,咱们就是工人,这也是我们的家训。”
在马恒昌的带领下,“马恒昌小组”29年累计完成了43年零10个月的工作量,实现技术革新840多项,在2000多道工序上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动套扣等109项先进经验。
时间来到1963年,又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。这是中国第一台12500吨水压机,它的出现,改变了中国生产锻件只能依赖进口的局面。这台水压机的生产方就是在国际装备工业领域赫赫有名的企业——中国一重。
中国一重退休工人范友国:“没这水压机之前,我们国家锻件全是进口,要价非常非常高,国家急需建这台水压机。听我师傅说,建这个那时候心里都非常高兴,期待啊。”
在研发过程中,光是水压机的设计图纸就画了上千张;到了制造环节,一连三次发生意外。正当大家灰心时,项目总工程师赵东宛站了出来,他斩钉截铁地说,咱们制造方法绝对没有问题,只是操作出现了失误,咱们继续试,出了问题责任我担负,决不能半途而废。
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,龙江工业人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铸就了一个又一个“国之重器”。2022年,伴随着哈电集团研制的最后一台机组高质量投入商业运行,标志着全球单机容量最大、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大、技术难度最高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。
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“西电东送”的国家重大工程,是世界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之一,装备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16台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,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。作为白鹤滩发电设备的主机供货商,哈电集团打造出一张全新的国家水电名片。
哈电集团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闫富江:“如今,我们哈电集团生产制造的大型水电机组,占国产装机总量的二分之一,煤电、核电主设备和重型燃气轮机,占国产装机总量的三分之一。哈电集团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抽水蓄能、新型储能、光热发电等产业持续壮大,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。”
75年来,龙江工业肩负使命、砥砺前行,在电力装备、航空航天、船舶动力等领域,铸就一批批“大国重器”,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,有力维护了国家产业安全。
如今,在广袤的龙江大地上,“4567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兴未艾,黑龙江正忠诚担当、拼搏进取,重振工业雄风,再创发展佳绩,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