牢记嘱托担使命 忠诚实践谱新篇
奋力开创兴安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
中青班学员、共青团大兴安岭地委书记吴昊
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振兴发展高度重视,党的十八大以来,先后十多次到东北地区调研,三次召开专题座谈会,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指明方向、擘画蓝图。2023年9月6日,总书记莅临龙江视察,第一站就来到大兴安岭,期间进林场、巡边境、入农户,一路悉心指导、一路殷殷嘱托,让我们备受激励和鼓舞,倍感振奋和温暖,更加坚定了为祖国造林护林、守边固边的信心和决心。全区上下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,倍加珍惜总书记视察带来的重大机遇,把“身在最北方·心向党中央”,体现到维护国家“五大安全”上,落实到实现“三个更好”上,推动林区高质量发展、可持续振兴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。
(一)全力增绿护林,坚决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。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,大江南北,一草一木,总书记念兹在兹。在我区视察期间,叮嘱我们“要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,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”,要求我们“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,做到未雨绸缪,防患于未然,绝不让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毁于一旦”,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。大兴安岭作为国家生态功能区,有七百多万公顷的浩瀚林海,涵养着五百多条大小河流,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,是我们必须履行好的政治责任。我们一是全力打好森林防火硬仗,坚持“地企协同、防扑一体、联防联控”,构建起“天空塔地”立体式防扑体系,已经连续7年实现“人为火不发生,雷击火不过夜”,14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。特别是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,我们对防范雷击火进行了系统谋划,加快培育森林防灭火新质战斗力,努力打造全国森林草原防灭火示范样板。二是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,创新实施“林长、河长、田长”+“警长、检察长、法院院长”联合协作机制,启动3个区域“双重”工程项目,高标准推进森林抚育、资源管护等工作,森林资源持续保持“三增长”,4处湿地被纳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,我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国有林区改革先行示范区和绿色龙江建设先行区。三是持续提升环境质量,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,严格落实“三区三线”管控要求,深入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全区大气、水、土壤等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,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有序推进,生态环境保护做法获得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,林区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。
(二)坚持两业并举,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。总书记在北极村视察时讲到“森林是集水库、粮库、钱库、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”,要求我们“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”,为林区高质量发展、可持续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。大兴安岭资源富集、物种多样,经中国林科院专家团队评估,全区生态产品总价值量为8021.44亿元。我们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,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,深入推进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“两山”转化的路子越走越宽。去年5月,大兴安岭地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、东北三省一区唯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。我们一是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物质供给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,全面启动了林下资源普查,编制生态产品目录,积极构建生态产品认证体系,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126.4万亩,建成各类示范基地14处,有67款产品入选“黑土优品”和“九珍十八品”,2024年林下经济产值同比增长50.7%。二是把发展特色文化旅游、寒地测试作为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,积极打造夏季“极地森林生态康养季”、冬季“极地森林冰雪嘉年华”等文旅品牌,开展“暖客行动”,对北极村进行提档升级,“追寻总书记视察足迹”和找北找冷、探秘极光等深受游客青睐。去年,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和花费同比增长39.2%、101.6%,特别是在“亚冬会”带动下,冬季北极村每天在园游客5000人以上,吸引3.3万名游客在神州北极过大年。与周边市地错位发展寒地测试产业,成立漠河市寒地测试服务中心,国检光伏实证基地、长汽检极寒测试基地投入使用,2024-2025测试季长春一汽、比亚迪等91家企业到我区开展寒地测试,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“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”。三把发展碳汇经济作为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,目前,正在深入研究国家碳市场建设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相关要求,参与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,协同推进国家和省级森林碳汇试点建设,积极推进漠河林业局造林项目碳汇量核证备案和上市交易,让碳汇经济成为林区发展的新增长点。
(三)改善民生福祉,努力让林区人民生活得更好。总书记始终牵挂边疆人民、心系边疆发展,在北极村视察时嘱托我们要“让人民生活得更好”。大兴安岭作为地处偏远的边境地区,受先生产、后生活,以及无霜期短、极寒天气多等影响,我们在基础设施、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存在短板弱项。对大兴安岭而言,做好民生工作,不仅是改善人民生活,更是为边境地区留住人、守好边。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,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。一是扎实办好民生实事,以“十件民生实事”和千件万件“微民生”小事为抓手,认真办好就业增收、社会保障、教育医疗、养老托幼等一系列民生事业,创新推出生育补贴、学龄前儿童免费医保、免除高中阶段学费等系列惠民举措,通过领导干部徒步走城区等活动,解决城市建设管理问题,新能源产业学院、漠河文旅学院当年建设、当年招生开班,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“石榴红”乡村振兴学院落户塔河县,为边境地区集聚人口打下了良好基础。二是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,全面推进污水、供热等管网新建改造,城镇排水防涝、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全部完成。统筹推进公路、铁路、电力、通信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,富加铁路扩能改造、加漠公路改扩建、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已获得批复、开工在即,18个边远林场用电难题得到解决,呼玛机场实现通航,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。三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,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,认真抓好安全生产、边境管控、信访稳定等工作,建立了安全生产重复性问题专项整治机制,全区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,全国全省两会、新中国成立75周年、“亚冬会”等敏感节点实现“三个不发生”目标。
总书记的殷殷嘱托、言犹在耳,厚望如山、催人奋进。我们将牢记嘱托、勇担使命,持续在“扩林增绿、护林守绿”上下功夫、在“点绿成金、借北生财”上做文章、在“先行先试、改革创新”上求突破、在“保障民生、增进福祉”上见实效,以“身在最北方·心向党中央”的政治忠诚,奋力书写兴安高质量发展、可持续振兴时代答卷。